智能摘要 DeepSeek
中国的养老金体系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 Transitionary Pension)三部分组成。基础养老金由统筹和单位和职工 contributions决定,体现社会共济;个人账户养老金由 depsent存储额决定,体现自我保障和激励性; Transitionary Pension为部分人员提供过渡保障。各部分的计算方式和特点不同,共同构建了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
中国的养老金体系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 基础养老金:
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特点:基础养老金体现了社会共济性,由社会统筹账户支付,与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指数以及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密切相关。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其中,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39,55岁为170,50岁为195。
特点:个人账户养老金体现了自我保障性和激励性,账户中的资金来源于个人缴费及其利息收入,完全属于个人所有。
3. 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人员拥有):
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视同缴费年限×系数。系数可能因地区而异,如有的地方为1.3%,有的地方为1.2%。
特点:过渡性养老金是针对统账结合制度实施前(如1995年前)具有连续工龄的人员设立的,用于保障这部分人员的养老金权益。
中国的养老金体系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针对部分人员)三部分组成。各部分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和特点各不相同,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层次、可持续的养老保障体系。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