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确实需要每年进行认证。这一要求主要是为了确保领取养老金的人员仍然健在,从而避免养老金的冒领和误发。以下是对养老金认证的详细解释:

一、认证频率

通常情况下,养老金认证一年至少需要进行一次。
企业职工和机关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资格认证周期为每年一次,两次认证间隔不得超过12个月。
对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领取者,部分地区可能要求每半年认证一次,也有统一为每年认证一次的情况,具体周期需咨询当地社保部门。
2025年养老金认证规则有所变革,全国统一实行365天认证一次,让退休人员更容易记住。

二、认证方式

线上认证:主要通过相关的手机应用(如“全国社保服务平台”APP)、小程序或支付宝、微信里的社保服务完成,方便快捷。
线下认证:需要前往指定的社保机构或银行进行办理。
上门认证:针对高龄、卧床、残疾或行动不便、长期住院、异地居住的老年人,可申请上门认证服务,无需亲自前往办理。

三、未认证的后果

如果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未能按时完成认证,从第13个月起(或超过宽限期后),其养老金将暂停发放。
一旦完成补认证,养老金将在次月恢复发放,并补发停发期间的金额。

四、其他注意事项

设置多重提醒机制:为确保退休人员不会错过认证时间,社保部门会设置短信等提醒机制。
认证周期自动递延:一个服务期内(365天)至少认证1次,也可以多次认证,认证期自动向后递延。

养老金每年都需要进行认证,以确保养老金的准确发放和保障领取人员的权益。建议您关注当地社保机构的具体要求,并按时完成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