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医养结合’,我可能再也站不起来了。”日前,正在谯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办理出院手续的90岁五保老人王立夫感激地说,是“医养结合”让他享受到了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如今,“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在我市的深入实施,让越来越多的五保老人安心度晚年。

“依依不舍”办出院

“医院的服务太好了,我真不想走了。”记者见到王立夫老人时,他的女儿王芳正在为他办理出院手续。“别看俺爸现在这么高兴,来的时候满脸烦躁,与现在真是判若两人。”王芳对记者说。

刚住院时,由于担心手术风险大,女儿和他本人都不同意动手术。王芳说,父亲患有心脏病、老慢支等基础病,而且年龄已经90岁了。如果做手术,担心连手术台都下不来,还不如这样回去慢慢养。于是,王芳为父亲办理了出院手续。

但王立夫的床位医生王标兵和骨科主任武立强不愿放弃,反复劝说王立夫和王芳,“如果不做手术,老人躺得久了,会出现下肢栓塞、脑梗塞,甚至发生心肌梗死。”最终,王立夫二次住院,并进行了髋骨手术。

“手术非常成功,术后一周王立夫就能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路,很快就可以独立行走了。”王标兵说,以后老人的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临走时,王芳给医院送来了一面锦旗,“接骨神技除病痛 医德高尚保健康”,感谢医生和护士让她父亲重新站起来。

“医共体”守护健康

王立夫家在立德镇,2013年入住立德镇敬老院。今年8月18日,王立夫在敬老院走路时不慎摔倒,造成髋骨骨折。由于立德镇卫生院医疗条件有限,当天他被送到“医共体”的谯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原古城镇卫生院)。

髋骨骨折手术为四类手术,是手术中难度最大的一类。考虑到王立夫年龄较大,为了减轻疼痛感,手术采用“多模式镇痛”方式进行,无论术前、术中还是术后,王立夫几乎感受不到疼痛,手术最终顺利完成。

谯城区第三人民医院副院长罗贤业介绍说,该院与立德镇卫生院已经组成了“医共体”,像王立夫这样的患者不仅可以享受到“绿色通道”的就医便利,在医保报销政策、双向转诊、公卫服务等方面都能享受到“照顾”,为五保户提供健康保障。

出院后,王立夫还要定期换药和拆线。负责接王立夫回立德镇敬老院的后勤主任丁立标说,敬老院里的值班医生除了可以换药、拆线,还能帮助他早日恢复健康,不用再奔波到谯城区第三人民医院。

敬老院里“夕阳红”

2017年,我市推行卫生院与敬老院融合发展的“医养结合”模式,将乡镇敬老院移交给乡镇卫生院管理,探索出一条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的新模式,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实现了五保老人“病有所医、失有所护、老有所养”。

“两院合并国家办,无依无靠入了院;又有吃来又有穿,不到星期就加餐。”谈起在敬老院里的生活,王立夫说出了常挂嘴边的顺口溜,王立夫说,别看现在猪肉这么贵,敬老院还像以前一样每周都做两顿猪肉,鸡蛋、牛奶都吃“腻”了。

记者看到,敬老院里设立了医务室,安排了值班医生和护士,配有常见药,如果遇到敬老院没有的药,医生就会到卫生院去取,不让老人跑腿。“我们敬老院的医生真不错,天天守着我们,只给我们看病,这服务得多好啊!”王立夫笑着说。

“我能活这么大岁数,多亏有了敬老院和卫生院。”王立夫说,每年卫生院都会安排两次体检,“小检查不出院,大检查送去看,有这么好的医疗服务,怎么可能不长寿呢?”(王芬 记者 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