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国家医保局办公室会同财政部办公厅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管理服务的通知,旨在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结算体系,提升参保人员的就医体验和医保基金的安全使用。以下是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新规定的详细介绍。

异地就医备案管理

完善备案流程

跨省异地长期居住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的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可以享受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服务。地方各级医保部门要严格执行《全国医疗保障经办政务服务事项清单(2023年版)》,规范异地就医备案材料,确保线上与线下、地方渠道与国家统一渠道保持一致。
通过规范备案流程和材料,确保备案过程的高效和透明,有助于提高参保人员的满意度和医保服务的可操作性。

强化备案管理

地方各级医保部门要严格执行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政策,原则上“先备案,后结算”。参保地允许异地就医备案告知承诺和容缺受理的,要明确承诺的具体内容、要求以及违反承诺相应的处理办法。
强化备案管理有助于防止异地就医过程中的违规行为,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

异地就医结算报销政策

合理确定报销政策

各统筹地区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健康需求、医保基金支撑能力和分级诊疗要求,合理确定跨省异地就医差异化结算报销政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报销水平应与参保地同级别医疗机构报销水平保持合理差异,原则上,跨省异地转诊人员和异地急诊抢救人员支付比例降幅在10个百分点左右,非急诊且未转诊的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支付比例的降幅在20个百分点左右。
通过差异化报销政策,能够更好地平衡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使用和医保基金负担,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扩大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

2024年,国家医保局决定新增5种门诊慢特病相关治疗费用纳入跨省直接结算范围,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类风湿关节炎、冠心病、病毒性肝炎、强直性脊柱炎等。扩大门诊慢特病病种范围,有助于更多慢性病患者享受到便捷的跨省直接结算服务,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服务

优化经办服务

各地要加强宣传培训,确保政策平稳落地,引导参保群众有序就医。要加强异地就医业务协同管理,健全工作机制,明确责任分工,提升各级经办业务协同能力。优化经办服务能够提高医保服务的效率和质量,确保参保人员在异地就医时能够顺利享受医保待遇。

推广电子凭证使用

参保人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小程序“国务院客户端”等线上渠道完成异地就医备案和费用结算,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进行身份验证和费用结算。推广电子凭证使用,简化了报销流程,提高了结算效率,方便了参保人员。

异地就医基金监管机制

强化基金监管

压实就医地监管责任,将跨省异地就医基金使用无差别统一纳入本地监管。推动建立高效迅速、衔接流畅的跨区域协同监管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区域监管联动,实现协同监管、联合检查、联合惩戒。
通过强化基金监管,能够有效防范医保基金的违规使用,确保医保基金的合理使用和参保人员的合法权益。

2024年,国家医保局通过完善异地就医备案管理、合理确定报销政策、优化经办服务和强化基金监管等多项措施,全面提升异地就医结算的便捷性和安全性。这些新规定不仅方便了参保人员,也提高了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促进了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的流程和所需材料

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的流程和所需材料如下:

异地医保报销流程

  1. 办理异地就医备案

    • 线上办理: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地方医保App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渠道办理备案。
    • 线下办理:携带身份证、社保卡、异地就医登记表、异地居住证明等相关材料到参保地的医保经办机构办理备案。
  2. 选择定点医疗机构

    • 在就医地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确保该医院已开通异地联网结算功能。可以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查询异地就医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定点医疗机构。
  3. 持卡/码就医

    • 备案成功后,参保人员在就医时需携带医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在就医地联网定点医疗机构进行就医。
  4. 费用结算

    • 直接结算:在已开通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会自动结算,个人只需支付自付部分。
    • 手工报销:如果未能直接结算,需要个人先全额垫付医疗费用,然后回参保地医保经办机构办理手工报销。

所需材料

  1. 基本材料

    • 本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 医保卡或医保电子凭证
    • 医疗费用发票(包括门诊发票、住院发票等)
    • 费用清单
    • 出院记录(小结)或诊断证明
    • 本人银行卡或银行账号信息
  2. 特殊情况材料

    • 异地长期居住人员:居住地所属派出所、街道、居(村)委会出具的连续居住6个月以上证明原件,暂住证原件及复印件,房产证原件及复印件(如果自有住房),租房合同及租金支付凭证(如果是租房居住),有效劳动合同复印件(若在异地工作)等。
    • 异地转诊人员:转诊转院证明,相应的病历资料、检查报告等。
    • 异地急诊人员:急诊相关的病历记录,急诊的诊断材料,能证明是在异地急诊的相关材料。
    • 委托他人办理:委托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委托授权书等材料。

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的比例和限额是多少

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的比例和限额因地区、医院级别、医保类型以及具体的医疗项目而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情况和具体的报销比例:

异地医保报销比例

  • 总体报销比例范围:70%至95%。
  • 费用区间与报销比例
    • 门槛费以上至3000元区间:报销比例高达88%。
    • 3000元至5000元区间:报销比例提升至90%。
    • 5000元至10000元区间:报销比例为92%。
    • 10000元以上至最高支付限额区间:报销比例高达95%。
  • 特殊项目与药品的报销比例
    • 乙类药品:报销比例为80%。
    • 贵重药品:报销比例为70%。
    • 特殊检查与特殊治疗:报销比例为70%。

异地医保报销限额

  • 普通门诊
    • 在职职工:2000元以上部分报销50%,年度限额2万元。
    • 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部分报销70%(70岁以下)或80%(70岁以上)。
  • 住院费用
    • 起付线:首次住院1300元,后续住院650元。
    • 报销比例:根据医院等级划分,三级医院3万元以下报销85%,4万元以上报销95%。
    • 年度最高支付限额:7万元。

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的常见问题及解答

2024年异地医保报销的常见问题及解答如下:

异地就医医疗费用如何报销?

  • 流程:遵循“先备案,选统筹区,并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就医”的流程。备案成功后,在备案成功的异地统筹区内已开通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业务的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等,可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费用。
  • 备案途径:可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或参保地经办机构窗口等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办理备案手续。

如何核实备案是否成功?

  • 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或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线上办理的异地备案,可在“异地备案”界面,点击右下方“备案记录”,选择“自助开通”,查看异地备案状态和详情信息。

办理备案时,需要选择就医地的定点医院吗?

  • 跨省异地就医,普通门诊、住院就医不需要选定点医院。门诊特殊病就医需按规定办理资格认定或登记(备案)手续选择定点医院。

备案成功后,发生的住院和门诊医疗费用,就可以直接结算、实时报销吗?

  • 是的,办理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备案的参保人员在已开通直接结算的定点医院发生的住院、普通门(急)诊医疗费用,可以直接结算、实时报销。门诊特殊病则一般需要参保人员在本人选定的异地已开通门诊特殊病直接结算业务的定点医院就诊,所发生的门诊特殊病相关医疗费用可以直接结算、实时报销。

如何查询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相关信息?

  • 登录“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在“异地备案”页面,查询服务点击“异地就医更多查询”,选择“直接结算费用”。

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是否有“有效期限”?

  • 有。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办理跨省异地就医备案时,可根据实际需要自行选定备案有效期限,备案生效日期和备案截止日期以系统登记日期为准。

异地就医备案后,本地医保是否能正常使用?

  • 是的,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本地就医无影响。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办理异地就医备案后,原选定的本地个人定点医院保持不变,可在本地和就医地双向享受医保就医待遇,原则上不低于参保地跨省转诊转院待遇水平。

在外地因急诊抢救就医,未能提前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怎么办?

  •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异地急诊抢救就医时,视同已备案,允许参保人员直接结算相关门诊、住院医疗费用。

参保人如何取消异地就医备案?

  • 线上办理:通过国家医保服务平台APP、国家异地就医备案小程序等办理的“自助备案”,可在上述渠道自助办理取消备案。
  • 线下办理: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如需取消异地备案,可由本人或委托人持信息填写完整的《跨省异地就医备案登记表》和相关个人身份证明文件到参保地经办机构进行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