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社保退休后养老金的领取金额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调整金、工龄补贴以及可能的地方补助等。以下是对这些组成部分的详细解释和计算方法:

1. 基础养老金:
- 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
- 解释:基础养老金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按缴费年限每满1年发给1%。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 计算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 解释:个人账户养老金根据退休时个人账户的累计储存额和计发月数来计算。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例如60岁退休时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3. 过渡性养老金:
- 计算方法:根据个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与享受比例之积算得。享受比例与1992年7月31日前的缴费年限有关。
- 注意: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可能因1992年7月前后是否参保而有所不同,分为“旧办法”和“新办法”。

4. 调整金:
- 金额:每个月固定数额为300元(但请注意,政策可能随时间变化,建议查询最新政策以获取准确金额)。

5. 工龄补贴:
- 计算方法:根据总的缴费年限乘以4元计算。对于不满一整年的情况,也会给予相同待遇。

6. 地方补助:
- 计算方法:缴纳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乘以参保人平均缴费指数再乘以18.5或20(具体数值可能因政策调整而有所变化)。
- 注意:这项补贴仅限于特区户口人群享有。

7. 过渡性补助:
- 针对对象:出生于特定日期(如1994年7月31日以前)的人员,且满足其他相关条件(如退休前是深户等)。
- 计算方法:根据地方补充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参保人平均缴费指数以及固定数值(如11或60)来计算。

由于每个人的缴费年限、缴费工资、退休年龄以及户口情况等因素都不同,因此无法直接给出一个具体的养老金领取金额。为了获取更准确的养老金领取金额预测,建议您提供个人的具体情况(如年龄、职业、收入、缴费年限、退休年龄、户口情况等),以便进行个性化的养老金规划建议。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养老金政策可能会随着时间和经济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因此,在规划养老金时,建议您关注最新的政策动态,并咨询专业的养老金规划专家以获取更准确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