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方法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15〕2号)以及人社部、财政部的相关规定。以下是对这一计算方法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构成
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主要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过渡性养老金三部分组成。
二、各部分计算方法
1. 基础养老金
计算公式: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1%
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实际平均缴费指数×实际缴费年限)÷缴费年限
+ 视同缴费指数:根据个人的职级、职称等因素确定,用于反映视同缴费期间的缴费水平。
+ 视同缴费年限:指2014年10月以前的工作年限,这部分时间被视为已经缴费。
+ 实际平均缴费指数:根据实际缴费的档次和年限计算得出。
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和实际缴费年限。
2. 个人账户养老金
计算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根据个人实际缴费的金额和利息等因素累计得出。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例如60岁退休时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3. 过渡性养老金
计算公式: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系数
过渡系数:由各地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用于反映视同缴费期间的过渡性养老金水平。
三、特别说明
对于“中人”来说,由于他们处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渡期,因此其养老金的计算会涉及到新老两种办法的对比和衔接。
如果按照新办法计算的养老金高于老办法,那么超出的部分会按照过渡期的比例逐步发放,直至过渡期结束后全额发放。
老办法的计算主要基于2014年9月的基本工资、工作年限等因素确定。
事业单位“中人”的养老金计算方法是一个相对复杂且涉及多个因素的过程。为了确保计算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建议咨询当地的社保部门或专业的养老金规划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