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摘要 DeepSeek
这段文本解释了“139个月”作为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的计算参数,而非领取总月数。它是计算退休人员养老金的重要依据,首次在60岁退休人员中应用。文本强调,养老金是终身支付的,即使个人账户资金用完,退休人员仍可继续领取,且退休年龄变化会影响计发月数。此外,文本提到未来可能对计发月数进行调整。
退休工资中提到的“139个月”,其实是一个关于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计算的参数,而非领取养老金的总月数限制。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释这一概念:
一、139个月的含义
定义:139个月指的是60周岁退休的人员,在计算其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时所用的一个计发月数。也就是说,这是用来确定退休后从个人养老金账户中每月能领取多少钱的一个参数。
计算公式:个人账户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139个月,针对60岁退休)。
二、养老金的终身支付性
政策规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待遇是终身支付的。这意味着,从退休手续完成办理的次月起开始领取,一直到逝世当月为止。因此,并不只发放139个月。
继续享受:即便是在个人养老金当中的累计存储额被全部领完之后,退休人员仍可以正常享受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且领取水平不会降低。
三、计发月数与退休年龄的关系
改革前:在国务院正式下发《关于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之前,我国退休职工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放是基于120个月的固定计算规则。
改革后:根据该决定,计发月数进行了调整,不再统一按照120个月计发,而是依据职工实际退休年龄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计发月数。例如,60岁退休对应139个月,55岁退休对应170个月,50岁退休对应195个月。
四、未来可能的变化
计发月数的修订: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养老金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体制可能会进行修订和完善。预计未来这个数字会有所调整,以适应新的社会现实。
“139个月”只是用于计算60岁退休人员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的一个参数,并非领取养老金的总期限。退休人员可以终身享受基本养老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