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性养老金是指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之前工作、且个人账户尚未建立期间积累的养老金权益。它主要是为了弥补因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或政策调整而导致的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差异而设立的。简单来说,它是“中人”特有的养老金福利,“中人”是指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才退休的人员。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方法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

1. 视同缴费指数:该指数反映了退休前工资水平,与实际缴费指数相似。它通常用于衡量退休人员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的工资水平。
2. 计发基数(或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这是养老金计算的重要基础,通常根据当地平均工资水平和经济状况设定。计发基数越高,过渡性养老金的金额通常也越高。也有说法认为这一基数即当地平均社会工资或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3. 视同缴费年限:这是指在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前的工作年限,也被视为已缴纳养老保险费用的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越长,过渡性养老金的金额也相应增加。
4. 过渡系数:过渡系数通常在0.8%至1.5%之间(也有说法为1%到1.4%之间),各地略有不同。过渡系数越高,过渡性养老金的金额也越高。但需要注意,并非所有地区的过渡系数都相同,具体数值需根据当地政策确定。

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公式可能因地区而异,但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1. 过渡性养老金 = 视同缴费指数 × 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2.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时当地上一年度的社平工资 × (1 + 个人平均缴费指数) ÷ 2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
3. 过渡性养老金 =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如1.3%)

其中,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计算:

1. 计算每月缴费指数:取员工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的每月缴费工资,除以当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2. 计算平均缴费指数:将员工自参加工作起至退休时缴费年限的每月缴费指数相加,除以其缴费年限的月数,得出平均缴费指数。
3. 计算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将平均缴费指数乘以退休时上年度本市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得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过渡性养老金的发放通常与基本养老金一起进行,但具体发放时间和方式可能因地区而异。在计算过渡性养老金时,建议咨询当地社保部门或相关机构以获取准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