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需要明确的是,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以及退休年龄等。
根据目前的规定,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与企业职工相似,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1. 基础养老金:其计算公式为(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其中,“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这一数据由相关部门统计并公布,反映了当地职工的平均工资水平;“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则是根据个人历年缴费工资与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计算得出的。缴费年限则包括实际缴费年限和视同缴费年限。
2. 个人账户养老金:其计算公式为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个人账户储存额是参保人员在职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含个人部分以及利息的总和),计发月数则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60岁退休对应的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此外,对于在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已经参加工作并有一定缴费年限的人员,还可能存在过渡性养老金的发放,但过渡性养老金的具体计算方法因地区而异。
由于不同地区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和个人的缴费基数存在差异,因此无法直接给出一个具体的养老金数额。但总体来说,经济发达地区的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而缴费基数高、缴费年限长的人员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会更多。
以两位灵活就业人员为例:
上海的王阿姨选择60%的缴费档次,缴费基数为7200元(按上海当年预计的平均工资12000元计算),缴费15年后,她的基础养老金每月约54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每月约748元,总共每月能领1288元。
山东济南的张叔条件与王阿姨相似,但当地平均工资只有8000元,他每月的养老金大概只有980元。
灵活就业人员退休后能领取的养老金数额是因人而异的。为了获得更准确的养老金预测或规划建议,您可以提供您的具体信息,如年龄、职业、收入、家庭状况以及期望的退休年龄等,以便我为您进行个性化的养老金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