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公费医疗并不属于医保,而是由国家或单位提供的免费医疗保障。它与医保在性质、覆盖人群和保障范围上有显著区别。

公费医疗与医保的区别

定义和性质

  • 公费医疗:公费医疗是指国家为特定人群(如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等)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医疗保障。它通常由国家和单位共同承担费用,报销范围较广,报销比例较高。
  • 医保:医保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覆盖更广泛的人群,包括在职员工、城乡居民等。医保通过个人缴费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运作,报销范围和比例受到具体政策的限制。

覆盖人群

  • 公费医疗:主要覆盖公务员、事业单位职工、军人及在编的合同制干部、工人等。
  • 医保:覆盖所有未纳入公费医疗的人员,包括在职员工、农民、学生、灵活就业人员等。

保障范围

  • 公费医疗:报销范围较广,报销比例较高,通常为全额报销或高比例报销。
  • 医保:报销范围和比例受到具体政策的限制,通常设有起付线、年封顶额度和具体的报销比例。

公费医疗的覆盖范围

适用人群

公费医疗主要适用于国家计划内招收的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专升本学生,以及因病休学保留学籍的学生。

报销比例

  • 普通门诊:校本部学生看病须先到校医院就诊,如果需要进一步诊疗,由接诊医生开具转诊单后去指定医院就诊。未经转诊自行到其他医院就诊产生的费用不予报销(急诊和心理性疾病除外)。
  • 急诊:必须到二级以上的地方医保定点医院。救护车发生的所有费用、中央级医院及军队所属、民办医院急诊费用自理。

住院费用

住院费用在校内指定医院(如友谊医院)报销,需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学生证、转诊单、住院收费票据等。

公费医疗的报销流程

就医要求

  • 普通门诊:校本部学生看病须先到校医院就诊,如果需要进一步诊疗,由接诊医生开具转诊单后去指定医院就诊。未经转诊自行到其他医院就诊产生的费用不予报销(急诊和心理性疾病除外)。
  • 急诊:必须到二级以上的地方医保定点医院。救护车发生的所有费用、中央级医院及军队所属、民办医院急诊费用自理。

报销流程

  • 普通门诊:将医药单据和转诊证明提交到校医院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学校财务处将报销款打入学生提交的银行卡内。
  • 急诊:将急诊病历、发票和费用清单提交到校医院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学校财务处将报销款打入学生提交的银行卡内。

住院费用

住院费用需先垫付,出院后提交相关证明材料至校医院公费医疗办公室审核,通过后由学校财务处将报销款打入学生提交的银行卡内。

公费医疗的费用来源

经费来源

公费医疗的经费主要由财政公费医疗经费拨款及学校差额拨款两部分组成,一般由校医院根据报销金额向校财务借款,年底再根据实际支出情况多退少补。

报销比例

公费医疗的报销比例较高,通常为全额报销或高比例报销,具体比例根据地区和单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学生公费医疗是由国家或单位提供的免费或低收费医疗保障,与医保在性质、覆盖人群和保障范围上有显著区别。公费医疗主要适用于特定人群,报销范围和比例较高,经费来源主要依靠财政拨款和学校差额拨款。学生在校期间可以享受公费医疗的待遇,但需要注意具体的就医和报销流程。

学生公费医疗和医保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公费医疗和医保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定义

  • 公费医疗:是国家为特定人群(如公务员、军人、学生等)提供的免费医疗保障制度,费用由国家或单位财政拨款承担。
  • 医保:即社会医疗保险,是为在职员工、居民等提供的医疗保障制度,费用由个人、单位或政府共同缴纳。

覆盖人群

  • 公费医疗:主要针对公务员、军人、部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符合条件的学生。
  • 医保:覆盖在职员工、农民、学生、小孩等更广泛的人群。

保障范围

  • 公费医疗:保障范围较广,报销比例较高,部分情况下可做到100%报销。
  • 医保:保障范围相对较窄,报销比例根据具体规定而定,通常低于公费医疗。

负担主体

  • 公费医疗:费用由国家或单位财政拨款承担,个人无需支付。
  • 医保:费用由个人、单位或政府共同缴纳,个人需承担一部分费用。

报销比例

  • 公费医疗:报销比例通常较高,部分情况下可达到100%。
  • 医保:报销比例根据具体规定而定,通常在50%-90%之间。

管理和运行机制

  • 公费医疗:由国家或地方政府直接管理,与特定医疗机构合作,确保参保者能获得即时报销。
  • 医保:由社保基金支付,参保者需在定点医疗机构就诊,部分费用可即时结算,部分需提交资料申请报销。

学生公费医疗的报销比例和范围有哪些

学生公费医疗的报销比例和范围因地区和政策而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规定:

报销比例

  1. 门诊报销比例

    • 医疗费用不满1000元的部分,报销35%;
    • 医疗费用在1000元(含)以上,不满5000元的部分,报销45%;
    • 医疗费用在5000元(含)以上,不满10000元的部分,报销55%;
    • 医疗费用在10000元(含)以上的部分,报销65%。
  2. 住院报销比例

    • 医疗费用不满10000元的部分,三级医院报销55%,二级医院报销65%,一级医院报销75%;
    • 医疗费用在10000元(含)以上,不满20000元的部分,三级医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70%,一级医院报销80%;
    • 医疗费用在20000元(含)以上的部分,三级医院报销65%,二级医院报销75%,一级医院报销85%。

报销范围

  1. 门诊报销范围

    • 基本药物中甲类药物按90%报销,乙类药物按63%报销;
    • 检查项目中的胸透、B超按甲乙类比例报销,心电图按50%报销;
    • 治疗费换药、理疗按50%报销,其他检查和治疗项目均需自付。
  2. 住院报销范围

    • 符合规定的住院医疗费用,按照上述比例报销;
    • 住院期间发生的合规医疗费用,按照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报销比例进行报销。
  3. 不予报销的范围

    • 未经核准,在非学校规定的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的费用;
    • 挂号费、诊疗费、会诊费、特诊费、病历费、各项资料费、出诊费、巡诊费、检查治疗加急费、优质优价特需服务费;
    • 各种健康体检费、各种医疗咨询、各种预防保健性诊疗项目(如:各种疫苗、预防接种费等);
    • 各种美容整容及矫形手术(如:重睑术、隆乳术、腋臭、脱发、美容去疤、洁齿、镶牙等);
    • 眼镜、义齿、义眼、义肢、助听器等康复性器具及各种自用的保健、按摩、检查和治疗器械;
    • 违法犯罪或因个人过错所承担责任的医疗项目费用,如斗殴、酗酒、自杀、性病、故意自伤、自残、戒毒等;
    • 由于交通事故(属于他方责任)、医疗事故以及其他责任事故引发的诊疗项目费用;
    • 国家、省、市规定的不予支付的其他情形。

学生公费医疗的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有哪些

学生公费医疗的办理流程和所需材料如下:

办理流程

  1. 了解政策

    • 学生需要了解所在学校或地区的公费医疗政策,包括覆盖范围、报销比例和就医流程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访问当地社保局或医保局的官方网站,或者咨询学校相关部门获取。
  2. 准备材料

    • 学生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 学生证:用于证明学生身份。
      • 身份证:用于核对个人信息。
      • 医疗费用发票:包括挂号费、诊疗费、药品费等。
      • 诊断证明:由医生出具的疾病诊断书。
      • 医保卡(如有):部分地区可能要求提供医保卡进行结算。
  3. 选择定点医院

    • 学生需要选择一家定点医院作为就医机构。可以通过访问当地社保局或医保局的官方网站查询符合公费医疗政策的定点医院名单。
  4. 办理手续

    • 将准备好的材料提交给学校相关部门(如人事部门或医务室),由他们代为办理公费医疗手续。
    • 填写公费医疗申请表,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 等待审核,审核通过后,学生会收到一份公费医疗手册,其中包含了就医流程和注意事项。
  5. 就医与报销

    • 就医时,学生需要出示社保卡和公费医疗手册。
    • 就医后,保存好所有相关票据和单据。
    • 按照学校或地区的规定提交报销申请,部分学校或地区可能支持线上报销。

所需材料

  • 学生证
  • 身份证
  • 医疗费用发票
  • 诊断证明
  • 医保卡(如有)
  • 公费医疗病历(需提供复印件)
  • 电子转诊单(原件)
  • 项目转诊单(原件)
  • 就诊病历记录及检查结果(需提供复印件)
  • 学校统一发放的银行卡(需提供复印件,复印件上需注明卡号、开户支行、姓名、院系或单位、学号或人事号、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