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党的二十大的胜利闭幕,由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主办、《中国政法大学学报》编辑部和北京新时代征程文化发展集团承办的“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座谈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及学者结合中国老年人的养老现状,对养老模式,包括“大文旅、大康养”的未来及发展各自发表了意见及建议。

中国养老方式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而社区养老是区别于前述两种方式的新的养老方式。近年来,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老龄化、空巢化趋势日趋明显。根据对老年人养老模式的初步调查,九成以上的老年人首选的仍是养老不离家的居家养老模式。2021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提升社区养老服务能力,着力发展街道(乡镇)、城乡社区两级养老服务网络,依托社区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的多样化养老服务,将社区养老机构办成“家门口的养老院”。

由于社区养老服务存在供需缺位,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专业化的运营和服务队伍,社会力量参与不足,社区养老在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安全需求、健康需求、精神需求以及尊重理解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和不足。

与会专家提出,社区养老要试行老年人互助模式,提倡老年人照顾老年人。老年人要主动参与到社区养老事业中,通过亲身实践改变养老观念。社区和养老服务机构要兼顾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在老年人法律监护、医养结合、临终关怀、尊严死方面进行更多有益探索。

与会专家认为,社区养老应走市场化的路子,并且高端养老服务一定是市场化的。政府要对社区养老实施财政政策倾斜,不断加强监督和指导,完善社区养老法律体系。同时,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带动旅游、体育和文化等产业发展。一方面,为老龄化社会提供多元服务支撑,保障和改善民生;另一方面,拉动消费,吸纳更多的人就业,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