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林省四平市推行“无证明城市”改革,减少群众办理工伤保险业务时需要提交的证明数量。明令取消的事项,不再保留;部分办事群众、办事企业可以承诺真实性、客观性的事项,告知承诺;可以通过网上查询、信息共享的事项,部门核验……一系列务实举措,让政务环境更加高效便民。尤其是工伤认定,更是一改往日的烦琐,变得快捷方便,群众对此赞不绝口。

智慧人社为工伤认定保驾护航

今年3月15日,铁东区某食品公司保洁员蒋国财在工作时意外摔伤导致脚踝骨折,需要申请工伤。若在以往,申请工伤认定需提供劳动关系等证明材料,流程十分烦琐。“申报过工伤的同事说,光是准备材料就要花很长时间。”蒋国财说。如今,依托“吉林智慧人社”劳动关系管理系统,工伤职工和企业可以通过线上数据查询的方式实现“无证明”申请。

一周后,蒋国财出院了,所在单位的人事专员刘女士来到人社局工伤窗口为其申请工伤认定。收到材料后,工作人员立即在智慧人社系统进行数据查询并完成核验,当天即受理申请。又过了一周,蒋国财被顺利认定为工伤,“没想到这么快就拿到了认定决定书,办事越来越快捷了。”蒋国财感叹道。

四平市人社局按照《四平市“无证明城市”改革工作方案》要求,以推动企业和群众到市人社局办理各类事项无需再由申请人(单位)到相关单位开具证明(不包括其拥有的各类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据材料)为目标,通过直接取消、申报承诺、数据查询、部门核验等方式,仅保留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证明材料,不断增强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无证明”认定让流程更简洁

四平市人社局共有19项政务服务项目,经过前期改革工作,只有两项需要办事人或办事企业提供证明。四平市人社局局长于奉春介绍:“此次‘无证明’改革后,这两大项3子项9小项证明事项全部纳入‘无证明’办理清单,涵盖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立、分立、合并、变更、终止审批和工伤认定申请等9项业务。9项证明事项均不需企业或群众自己去开证明,数据共享后全部实现系统内数据查询。”

在推行“无证明城市”改革过程中,四平市人社局开展系统内各类服务事项、证明事项梳理工作,对办理业务中所需的证明事项深化综合、双向梳理,推进证明事项清理在人社系统内全覆盖、无死角。在工伤认定申请受理事项中,法人身份证明不再重复索要,而是由工作人员在市场监督管理局窗口进行核验;劳动关系证明此前已录入“吉林智慧人社”劳动关系管理系统,只需由工作人员在线上进行数据查询,即可完成后面的流程。

“以前我们为员工申报工伤需要准备很多材料,有遗漏的话就要回去补全再来办理。现在有了‘无证明’,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系统内进行核验,不仅不用再带那么多的材料,也不用我们在各部门之间来回跑了!”为蒋国财申报工伤的人事专员刘女士说。

四平市人社局按照不让企业和群众自己去开证明的工作原则,积极开展“无证明”办理宣传,让企业、群众充分了解“无证明”有关政策和办理路径,对“无证明”办理事项目录、办事指南等进行同步更新、动态管理,并通过实体大厅、网上办事大厅等渠道公开对外发布。2023年,已通过“无证明”的方式办理了110件工伤认定申请。

容缺受理为工伤认定开方便之门

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惠企便民营商环境,四平市人社局创新工作举措,优化窗口服务,针对工伤认定申请受理方面推行“容缺受理”服务,为办事企业和群众再开方便之门。

在工伤认定申请过程中需要提交多项材料,前来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在提交材料时难免会有遗漏,不得不为补齐材料来回跑,大大降低办事效率。对此,四平市人社局在既保证工伤认定申请受理业务的规范性,又体现便民服务灵活性的同时,推行“容缺受理”服务模式,即主要申报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条件但次要材料有所欠缺的,实行“先办后补”,工伤认定窗口可以先行受理,申请人在承诺时限内补齐相关材料即可。“容缺受理”的实行打破了“材料齐全再受理”的传统审批模式,有效避免了办事企业和群众面对材料不全时来回跑腿、重复审核的问题,既方便了办事企业和群众,又提升了窗口办事效率。

此外,四平市人社局精简工伤认定流程,针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且无争议的工伤认定案件采取简易程序办理,无需召开联审会议,在15日内即可做出工伤认定结论,最大程度压减办结时限。

(中国劳动保障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