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养老金制度是从2009年开始在我国农村地区逐步实行的。这一制度的实施,旨在通过社会保险的方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养老保障。

具体来说,2009年开始实施的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称为“新农保”。根据这一制度,农民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以上,达到60周岁后便可以领取养老金。养老金的发放遵循多缴多得的原则,即个人缴费越多,领取的养老金也相应越多。此外,政府也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农村养老金的缴费标准和待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施新农保制度以前,已经年满60岁的农民可以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而对于之后年满60岁的农民,则需要满足养老保险缴费满15年的条件,才能领取养老金待遇。

总的来说,农民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对于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财政支持的加大,相信农民的养老待遇会进一步提高,城乡养老差距也会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