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发养老金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一、未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或未通过养老金资格认证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继续工作,未履行退休手续: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应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若未办理退休手续而继续工作,将不符合养老金领取条件,养老金会停发。
未按时完成养老资质认证:养老资质认证是确保养老金准确发放的关键环节。若退休人员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认证,相关部门无法确认其生存状态和领取资格,养老金便会暂停发放。

二、提供虚假信息或隐瞒重要事实

在申请养老金时,个人必须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如若提供虚假信息或故意隐瞒重要事实,一经查实,将导致养老金停发,并可能面临法律责任。

三、个人收入或行为不符合规定

收入超过规定限额:养老金的发放通常与个人的收入水平相关。若个人的收入超过规定的限额,可能不再符合养老金的领取条件,从而导致养老金停发。
违反规定继续从事收入来源:在享受养老金待遇期间,个人需遵守相关规定,不得从事违规的收入来源。如若违反规定,如兼职或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而未报备,养老金将停发。

四、个人状态不符合领取资格

死亡或下落不明超过一定期限:退休人员死亡后,养老金将停发。若退休人员下落不明超过一定期限(如6个月),其养老金也会暂停发放,待确认其生存状态后再做处理。
服刑期间:当退休人员处于服刑期间,其经济来源由国家按照相关规定保障,因此养老金不再发放。
出国定居:若退休人员出国定居,按照相关政策,可能会影响其养老金的领取资格。

五、银行账户异常

银行账户是养老金发放的重要通道。若出现冻结、未激活等异常情况,养老金将无法顺利发放到退休人员手中。

六、其他情形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可能导致养老金停发的情形。

总之,为确保养老金的正常发放,个人应及时了解并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并按时办理退休手续和养老金资格认证。同时,养老金支付机构也应加强审核和监管,确保资金的合法、公正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