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补发5年养老金,能享受这一政策的人群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退休中人:这主要指在2014年10月1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由于养老金待遇计算办法的过渡,这类人员在过渡期内(如10年)可能会逐步补发按新办法计算高于老办法的养老金差额。如果某人在过渡期内已退休多年,且新待遇已补发,那么可能涉及到多年(包括5年)的养老金差额补发。
2. 企业退休军转干部:对于这类人群,如果其养老金在调整后仍未达到规定的标准水平,可能会通过补发养老金的方式使其达到标准。虽然不一定直接补发5年,但长期看来,若标准持续未达标,则可能累积至多年补发。
3. 参加了城镇职工社保的退休人员:这包括企业退休人员、机关事业退休人员以及灵活就业退休人员。只要符合养老金补发的相关条件(如养老金计算基数调整、政策上涨等),他们都有可能享受到养老金的补发,补发年限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能包括5年。
4. 特殊人群:这类人群范围较广,可能包括残疾人、贫困人员、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等。此外,有参加革命经历的人或符合其他特定条件的特殊群体,也可能享受到养老金的补发。具体补发年限和金额需根据当地政策和个人情况而定。不过,并非所有特殊人群都能直接补发5年养老金,而是依据各自符合的条件和政策规定来确定。
5. 养老计发基数调整前退休的人员:每年新的养老金计发基数通常在下半年公布,而在此之前已退休的人员,其养老金可能是按前一年的计发基数预发的。因此,当新基数公布后,会重新核算养老金并进行补发。这类补发通常针对的是计发基数调整前后的差额部分,补发年限取决于退休时间和新基数公布时间,可能涉及多年(包括5年)的补发情况,但具体需以实际情况为准。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各类人群能否享受到5年养老金的补发,以及补发的具体金额和年限,都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个人退休时间、养老金计算基数、政策调整情况等。因此,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人都能直接享受到5年的养老金补发。如需了解更多关于养老金补发的具体信息,建议咨询当地社保局或相关部门。